中國制造給世界作出了巨大貢獻❸。據美國方面的測算❷,廉價的中國制造近幾年里為美國的消費者減少了7000億美元的支出③。全世界都到中國來購買②,如果沒有好處⑨,外國商人能來嗎⑰?他們傻嗎⑤?正是在這樣大量廉價消費中國產品和中國資源的同時③,這些國家的企業也產生了抱怨⑧,中國制造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他們本國的制造⑮。
  但對國際市場產生沖擊的同時⑥,中國制造對國內的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也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和破壞⑩。這種以破壞國內環境和資源為代價的廉價生產是決不能持續的⑥。中國必須改變這種出力不討好的發展戰略⑦。
  美:受夠了“中國制造”⑰?世界準備迎接“中國品牌”吧
  在西方零售貨架上和汽車展廳里③,中國品牌在哪里②?中國有成千上萬個本土品牌⑮,但幾乎沒哪個走上世界舞臺②。品牌咨詢公司Interbrand公布的世界100強榜單中⑯,也沒中國公司影子⑰。在發展全球品牌的條件已具備的情況下⑰,這或許令人感到困惑①。
  首先❷,有資金來源⑳。中國有37家公司登上《財富》500強榜單❶。很多中國企業具備投資研發全球品牌的強大財力⑩。而且他們有實力投放廣告⑰。中國如今已成為世界第二大廣告支出國⑬;其次①,有發展品牌的廣闊市場⑧。中國消費者喜歡名牌⑱。中文“名牌”的含義是“著名的牌子”⑩,聲譽是市場營銷的重要組成部分⑰,中國人信任知名品牌⑯;第三⑥,有經濟上的激勵因素⑯。一臺iPod在美國零售199美元⑭,中國只能從中賺4美元⑥,大頭全部被該品牌賺走了⑪。
  奧美廣告公司的邁爾斯•揚說⑨,就占據價值鏈而言⑮,中國人更滿足于一門心思組裝他人的產品❶,而非開發自己的品牌⑧。他認為兩個因素阻礙中國品牌在全球舞臺崛起:一是中國公司還未發現市場調研在識別外國市場機遇中的價值①;二是中國公司需要采取矩陣管理結構⑤,確定該如何把國際⑭、地區和當地管理經驗相融合⑦。
  但這種狀況很快會改變❸。中國人具有創新和強大的促銷能力⑤。從模仿到創造⑨,從制造到發明⑨,這種轉向將激勵著中國品牌走出國門⑧。日本汽車制造商花了20年才在美國立足⑮,韓國公司花了10年⑫。而中國⑥,一旦加速運轉品牌出口機器⑳,用不了5年就能行⑤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轉載:西陸網